3月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一系、二系全体教师分别在博文楼247会议室和221会议室组织学习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主题报告。
教师们观看了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的“谈课程思政对外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性与媒介性”和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问题和推进路径”的讲座视频。
王卓教授基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价值”,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与三观重构”、“作为课程目标导向和内容导向的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团队建设媒介的课程思政”三个观点,指出要展开系统的课程设计与建设,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外语课程中实现“基因移植”。王卓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意味着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根本改变,要求知识取向向价值取向的转化,教学向深度教学的转化,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化,以凸显课程的精神向度、文化向度和方法向度,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教育内容与基本分工的异同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从教师的理解与困惑的角度谈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目前课程思政的主要做法,分享了吉林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实践及思考。
两位专家以多元的视角拓宽人才培养视野,提出了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学习之后,教师们结合学习之后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此次学习研讨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践行此次报告所学,进一步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3月20-21日在北京及线上同步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铸教、铸人、铸魂”,邀请了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高校领导、各相关指导委员会专家、高等学校外语院系负责人、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