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中国(山东)—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德州学院于11月3日在厚德楼2楼报告厅成功举办“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讨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甲亮出席并致辞,强调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与东盟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智慧。

本次研讨会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是推动中国与东盟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具体举措。会议以“文明交流互鉴:黄河-湄公河流域合作路径的发展和创新”为主题,聚焦黄河—湄公河流域人文交流、经贸合作与产业融合、教育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等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钟京伟系统阐述了教育合作在深化人文交流、搭建沟通桥梁中的基础性作用;山东财经大学冯晶教授通过日本与东盟的合作案例分析提炼了区域合作的经验借鉴;我校张国强教授与山东华宇工学院栗心生分别围绕“两河流域文化交融基础”“儒家文化的跨国传播路径”展开专题探讨;我校杨蕾副教授提出以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矩阵为驱动的国际传播创新方案,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下午的专题分享环节同样亮点纷呈。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白杨介绍了校地协同推动国际教育合作的实践经验;北京外国语大学宋清润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中泰关系发展历程及合作成果;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骆永昆研究员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范磊,分别从“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流域文明互鉴”视角进行深度剖析,为流域合作提供了多元思路。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德州学院在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交流领域的学术担当和开放视野。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智库引领作用,深化山东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力量。
学校社会科学处、外国语学院、东盟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